欢迎访问

【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】衣橱里的“芳华”

2018年11月23日 14:41:53


今天的《见证》我们说说服装在40年里的变化。市民普向辉今年五十五岁,前不久刚刚退休。对于这四十年来的衣着服饰变化,她有着深刻的感受。

普向辉说,她从儿童到少年,最大的心愿是有一件新衣服。可在那个年代,这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
市民 普向辉

当时大家买布都要用布票,都是大人给你做,自己手工做衣服,而且穿的都是缝缝补补的衣服。穿哥哥姐姐们剩下的衣服,就没有想着自己买上一件新衣服,当时流行的就是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

对于普向辉来说,当时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的衣服。穿上新衣服,她便想有一双自己的雨鞋,这一心愿仍不能实现。

市民 普向辉

在我小的时候和学生时代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,当时上学的道路比较泥泞,鞋老湿呢,就想要个不湿的鞋,雨鞋。正巧有一次,我妈妈给我哥哥买了一双雨鞋,我就可想要可想要了,我就给我妈妈说,我说妈妈你也给我买一双,我妈妈说是你还小,你先不用穿,等哥哥穿剩下的你再穿,我很伤心,也无可奈何。

参加工作后,普向辉终于可以有新衣服穿了。这时候,她注意到,身边人的服装也发生了变化。

市民 普向辉

当时就慢慢感觉到品种、色彩、布料、颜色就比较丰富起来了,就不穿补丁裤了,不能是说想买啥就买啥,但是还可以少量地买上一点,逐步有一点变化了。

服装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和布料。人们也开始追求服装的款式。

市民 普向辉

当时我记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,社会上就流行开了喇叭裤,戴墨镜,当时也是很时尚,当时大家也是纷纷都有一条喇叭裤。

1986年,普向辉有机会离开运城去往上海。这让她见识到一个五彩缤纷的服装世界。

市民 普向辉

当时在上海实习的时候,西装、烫发,大街上比较流行,也比较时髦,看着五颜六色,缤纷色彩,也开始有布拉吉了。布拉吉就说是连衣裙,男的女的都看着就比较时尚了。比咱们内地要先进,反差我觉得还是挺大的。

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衣服,普向辉最大的心愿,就是给家人从上海捎几件。

市民 普向辉

我记得当时给我哥哥买的西装,给我家人买的羊毛衫,捎什么东西都是说捎衣服回来,比较前卫。

到了1998年前后,普向辉注意到,服装不再追赶国外的潮流,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。除此之外,人们穿衣更注重个性化。

市民 普向辉

最主要流行的就是这个中国元素,就开始追求着个性,唐装,旗袍,追求是个性元素,样式款式布料品种多,一年四季季季都有衣服,而且现在人都追求个性化。

虽然现在服饰种类越来越多,急速变化令人目不暇接,但从那个特殊年代走来的普向辉,却一直保留着勤俭的习惯。

市民 普向辉

我们从那个时代走过来,和受父辈的影响,勤俭节约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里头,直到现在我依然缝缝补补,但是,对我的孩子来说,现在缝缝补补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太可能了,虽然现在物质非常丰富,但是我还是希望将勤俭节约这个美德传承下去。

服装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,打开这幅画卷我们看到的是时代变迁的缩影。今天,我们从这幅画卷看到的是色彩越来越丰富,花样越来越多。

(编辑:杨婷 责编:李英 值班主任:梁晋娟)